产品展示你的位置:半岛体育贴吧 > 产品展示 > 因作战勇猛,常被人误以为是开国上将的2人,其实他们军衔仅中将
因作战勇猛,常被人误以为是开国上将的2人,其实他们军衔仅中将

发布日期:2024-12-21 19:14    点击次数:118

  

新中国成立后,1955年9月27日,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隆重首次授衔仪式。此次授衔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授衔,规模很大,参与授衔的将帅多达一千余人,其中元帅10人 ,大将10人,上将57人(包括后来增补的王建安,李聚奎两人)。

按照正常规律,军衔越高,授予的人数也越少,开国中将人数就明显比大将、上将多了不少,有175人之众。在175名开国中将中,也不乏战功赫赫,作战勇猛之人。开国中将175中,有2人因作战勇猛,常常被人误认为是上将,实际上他们的军衔仅是中将。因为授衔不仅看战功,还要进行综合考虑。

到底是哪2人常常被人误以为是上将,实际上是中将呢?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他们。

上甘岭??英雄秦基伟?

秦基伟的革命资历很深,早年家境贫穷,13岁就参加了黄麻起义,有着“红色少年”之称。加入工农红军后,秦基伟在四方面军从士兵做起,因战功升职为排长,连长、团长,师长,参加了艰苦卓绝的长征。

展开剩余80%

长征结束后,秦基伟奉命西征,成了西路军的一员。西路军是我军历史的悲剧,无数西路军战士牺牲,秦基伟也不幸被马家军俘虏。经历了九死一生,秦基伟侥幸回到延安。

在抗日战争时期,秦基伟负责组建抗日根据地,参加了百团大战,担任太行军区司令员一职,为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解放战争时期,秦基伟是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15军军长,参加了解放大西南的战役。

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,秦基伟一战成名,指挥了上甘岭战役,此战是秦基伟的成名之战,上甘岭也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最为惨烈的一战之一。1955年,秦基伟被授予中将军衔,值得一提的是,在1988年,他晋级为上将。

至于秦基伟为何没有在1955年授上将,主要原因在于他资历不够,在解放战争时期,他是军长,抗美援朝时期也是军长,授予上将军衔的人大多数都是兵团司令级别,在级别上秦基伟还差了一些。

不过晚年的秦基伟发展还不错,在邓公复出后,他获得重用。1984年的阅兵式中,秦基伟是总指挥,由他向邓公汇报。在八十年代,秦基伟还担任过国防部部长,该职务之前主要由一些位高权重的开国元帅担任,秦基伟能担当此殊荣,其经历已经远超许多开国上将、大将了。

二野悍将王近山?

电视剧《亮剑》中主人公李云龙身上发生的诸多事迹,可以从王近山身上找到,作为二野的猛将,王近山打仗以勇敢著称。在土地革命时期,王近山历次作战身先士卒,冲锋在前,有着“王疯子”的称呼。

在抗日战争时期,王近山主动捕捉战机,歼灭了日军一个“战地观战团”,日军许多大佐级别的指挥官丧命于王近山之手。在《亮剑》中,李云龙联手楚云飞带着魏和尚等人来到县城,在日军军官的生日宴会上大开杀戒,这个镜头参考了王近山歼灭日军“战地观摩团”的事迹。

解放战争时期,王近山是二野的一员猛将,刘邓二人都十分喜欢他。解放战争初期,王近山的晋冀鲁豫野战军6纵队的司令员,跟着刘邓打了许多恶战,在定陶战役中,他敢打敢拼,不畏强敌,全军以无畏的精神和勇气击溃了敌军精锐的整编第3师,配合友军将其消灭掉了。

在襄樊战役中,面对襄阳这座坚固的城池,王近山一改往日猛攻的战术,采用“撇山攻城,猛虎掏心”的战术,巧妙地布置兵力,集中兵力进攻敌人的薄弱之处 ,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,仅两天时间就攻克了襄阳城,俘虏了国军中将司令康泽等人。

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,王近山率领志愿军第三兵团奔赴朝鲜参加第五次战役,王近山担任兵团代司令员 。可惜第五次战役没有打好,第三兵团180师几乎全军覆没,王近山作为主要指挥官按理来说也难辞其咎。

在上甘岭战役中,王近山作为前线指挥官之一,在美军的重炮轰炸下守住了上甘岭阵地,立下一大功。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影响重大,由于“联军”在此战中消耗了大量武器且伤亡过重后依旧未能完成作战目标,迫使“联军”在此战后停止大规模向志愿军进攻,双方进入了长期的对峙阶段,为后面的停战谈判增添了砝码。

在所有开国中将中,王近山的战功排名十分靠前。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,王近山担任过代兵团司令,按理来说属于兵团级干部,在1955年有授上将的资格。王近山之所以最后授中将,或许与他的资历有关,因为在抗日战争初期,王近山还是一名副团长,资历尚浅,晋升速度也稍慢,授中将也说得过去。

比较可惜的是,因为感情问题,王近山一度被降为大校,生活过得十分不顺。好在最终在主席的过问下,王近山有了重返军队的机会,真是命途多舛,为情所害。

结语

共和国开国中将中,除了秦基伟,王近山外,诸如王必成,梁兴初,陶勇等人,他们同样作战勇猛,战功赫赫,许多人同样认为他们是上将,实际上他们只是中将。总体来说,共和国猛将如云,人才辈出,优秀的军事将领太多了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Powered by 半岛体育贴吧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